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同云冈石窟旅游攻略之景观区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4-26 00:3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云冈石窟离大同市区不算远,道路平整宽阔,交通方便,如果自驾,随着路牌可以很容易找到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坐公交车,可以坐4、26、17、38、28等路公交车到达新开里站,然后转乘3路车到达云冈石窟。
过去的云冈石窟。对面是一个著名的国有煤矿,现代化的采煤机械高高耸立,与古老的石窟隔河对峙,极不协调。去往左云、右玉的道路窟前通过,车水马龙。大载重煤车无情的碾压着重负不堪的马路,扬起的粉尘遮云蔽日。窟北侧山上是煤矿的极其简陋的工人村。路边尽是土山包,没有几棵树。夏天还能见点绿,冬季则是满目黄土,真是不负黄土高原的“盛名”。站在窟区,噪音四起,黄沙遮云蔽日,黑色粉尘无处不在。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千年宝物,那些年确实是存放在这样的环境中。
自2008年云冈石窟周边环境治理工程启动以来,云冈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程启动当年,就完成了云冈旅游专线两侧的拆迁绿化任务,2009年5 月,云冈镇及其所属的云冈村、麻村、校尉屯、竹林寺、张寺窑5村整体搬迁至小站,新建了云佛新村,并对景区内所有与石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进行了拆迁、改造,将景区周边小型煤矿全部关闭,对一时无法关停的大型国有煤矿进行环境整治,上马节能减排设备。同时,为使云冈景区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景区,市政府对省道339公路进行了改线,并对十里河云冈段进行了治理。通过全面治理,极大地改善了云冈景区旅游环境和云冈峪生态环境。
在旅游区环境得到根本改变之后,我们加大了云冈核心景区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截止2010年底,已建成云冈石窟研究院办公区、云冈陈列馆、演艺中心、文化商业街(食货街)、灵岩寺、游客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修复了周总理纪念室,皮影戏演艺中心,恢复了北魏时期“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境景、缀目远眺”的历史风貌。重新规划后的云冈景区,核心景区面积较原来扩大10倍多,辐射景区面积扩大了6倍,现参观路线设计合理,服务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旅游硬件设施堪称国内一流。(来源于云冈石窟官网)
关停一所国有大煤矿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可能是改造工程中最难办的事,大同办成了。即要敬佩大同的执著,又要感谢中煤的大度和体谅。
前面就是游客中心(这里离原来的石窟入口还有好几公里)为尽可能减少粉尘、燥音对佛像的影响,所有车辆不得进入景区。

从石窟景区的进口处进去后是一个很大的建筑群,叫游客服务中心。


是供参观人群购票、休息、安检的地方。虽然游人很少,依然可以见到清洁工人在擦镜子一样亮的地面。真的找不到一点儿垃圾。



宽敞气派的售票大厅。

进去后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尊用香檀木雕刻的佛像群。做工精细,体态端庄,是石窟精品佛像的再现。后来才知道这是灯!

大厅内的纪念品专柜,墙上的大型立体壁画。红色的金鱼游戏于金色的荷叶之中,寓意吉祥。

售票处。



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壁画。



购票后下楼,正好内急,首先上洗手间。没想到意外收获如此精美的盥洗室,无论从分割空间的门还是墙上的装饰画以及一些小的摆饰与挂件都浸透出一股浓烈的传统文化的气息。


卫生间就在装饰画两侧虚掩的门后面。

画有佛教手式的装饰画,与整个空间装饰与所在的环境氛围都很协调。


黑色的枯枝上停留着几只金色的鸟。树枝与鸟在材料与色泽、肌理上都形成很大的反差。


从过道看大厅,这些镂空的窗棂起到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的作用。

大厅内部供奉的四面佛,阳光从玻璃的天窗中洒落在木制的佛像上,很多游客在此拍照留念。

大厅一角,古建筑中的元素经过设计师的现代演绎在此幻化成能勾起游客沉淀在心灵深处的对民族建筑的记忆。

通过这扇门是被分割成若干的休息空间。



穿过门之后通往休息区的过道。


休息室内部,摆放着木制的低矮的仿古靠椅。


售票大厅靠近窗户的休息区域,在这里谈话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

被人侍候的感觉。


游客服务大厅建筑外墙上装饰着古建筑的主要材料——青砖。但这些青砖已失去昔日的承重作用,从功能部件演化成装饰部件。窗户之上装饰有仿古建筑窗棂式铁艺制品,传统建筑的符号随处可见。


云冈石窟景区检票口。虽然都是新建的,还是有点古色古香。


进去后是一个宽阔的昙曜广场。

广场正中是昙曜的石像。昙曜,少年出家,原是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高僧,到达平城后受到太子拓跋晃的礼遇,开始管理众僧。太武帝灭佛时,他逃离了平城。文成帝兴佛后,昙曜在路边巧遇文成帝车队,俗话说:“马识善人”,文成帝的马咬住昙曜的袈裟不放,于是昙曜就成为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沙门统”。昙曜是以禅业著称的高僧,在文成帝的赞同下,选择了武周山南麓这块幽静之处进行开窟修禅。从公元460年开始,昙曜组织了开凿石窟的建设,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那个已成为云冈标志的露天大佛就在其中,此人为佛教造像贡献巨大。铸像为今人所立。


昙曜石像后面是三开的山门。

由景区山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6000平米的前区广场。中间是仿北魏风格的戏台。

两侧是取材于云冈石窟第五窟佛教故事的13对汉白玉“象座四棱神柱”组成的礼佛大道。柱上的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佛祖的一生经历刻画在上面。导游介绍:新建建筑的一切都能在石窟中找到答案。石窟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记载着历史信息,都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再现。如果仔仔细细的看,一幅北魏的盛景会不时浮现眼前。
现在所展现的一切,正是这些研究者幸勤工作的成果。这里的点点滴滴,证明他们不仅是石窟的保护神,更是石窟文化的传承者。有了这些研究人员,石窟才能得以用现代科技加以保护,才能逐步破解隐藏于石窟中各种秘密,才能了解石窟演化的历史。


下面是象座。石雕大象肚子下的力士 ,双手托住大象,造型生动。



中间是莲花四方座,四周有不同的金刚。




上部是形态各异的坐佛。



大道尽头是一颗人造的金叶树。




四周是圆型的石刻浮雕,雕有北魏皇帝巡游、拜佛故事的浮雕。圆被沿直径方向破开,游人从中穿过。



细节










拱桥桥头两侧矗立着慈祥的手持博山炉的仙女。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名,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走过拱桥。


新建的灵岩寺,是根据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灵严寺山门前广场。仿北魏式山门,两边钟鼓楼与内地明显不一样,是在四个拐角处建角楼。


灵岩寺角楼上的“遇合、慈悲”匾,意思是:给诸有情快乐,并将彼等从苦难中拔救出来


屋脊上的装饰也与内地庙宇不同。

匾额:“灵岩寺”,楹联:“山色随云秀 佛灯共日长”

交脚弥勒菩萨。灵岩寺三座大殿的主佛像,全部采用巨大的香樟木作材料,由来自福建省莆田的木雕世家传人黄文寿大师担纲雕刻。

两侧为护法。



山门内两侧是壁画。




局部



山门背面壁画。

匾额:“观心自在”

穿过山门进入第一院落,正中是灵岩寺标志性建筑仿北魏风格的浮屠塔。

塔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














两边两栋配楼。面阔三间,歇山顶,装饰凤鸟,建筑端庄秀丽。

禅心佛道,活在当下。





千佛殿,仿北魏建筑,无殿顶,面阔七间,殿顶有凤鸟装饰。

中间为释迦牟尼佛。

左右还有燃灯佛、多宝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








井藻


第二进院落是大雄宝殿。仿北魏建筑,重檐无殿顶,面阔七间,殿顶装饰凤鸟等

大雄宝殿两边的金叶“树”。树上挂满了红绸带。

角楼与楼阁之间均有廊桥相通。


寺里的四个角楼上都挂着四个牌匾,分别是:慈悲、遇合、因缘、喜舍。
遇合:指臣子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宾主相得甚欢;相遇而彼此投合。
慈悲喜舍,是《阿含经》到大乘诸经中反复倡导的精神。慈、悲、喜、舍的无限扩大、无限深化,称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名“四无量心”,或称“四梵住”(四种清净无染的心)。



两侧配殿。这是观音殿。

正中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主像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连同佛像背后的“背光”在内,最大的佛像高达11米。不论是佛像的站卧姿势还是面部表情,也不论是衣着的装饰还是周围的飞天力士,所有细节的刻画都是那么准确到位。





由中央美术学院完成的数百平米壁画更显功力。从摩醢首罗天到鸠摩罗天再到佛诞佛传故事,其对北魏时期特有色彩运用的把握和对云冈元素的拿捏,不能不让人佩服创作者的大家风范。



大殿背面。




通往石窟的后尾桥。

原来整个灵岩寺是一座水中楼阁!如同蓬莱仙境一般。命名“山堂水殿”。名副其实!


对面远处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原来煤矿改建的。可以让人们体验下矿的感觉。我在矿山工作了五年,不需要体验了!


到这里才是真正的石窟入口处。

云冈写经院位于云冈石窟景区一窟东侧,院内设写经堂、藏经堂、展品室等,其书写经文的格式有条幅、手绢、册页及四扇屏等。并配以名人题记与跋文和高僧的开光加持。作为佛教修行法门之一的抄写经文能使书法家在特定的静中生慧。并使其神圣感得以延展。目前尚未開放參觀。


回头再看看游览图。


推荐云岗石窟官方网站:http://tour.yungang.org/index.aspx?p=1
做得不错!
大同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有2300年的城市发展史,曾是北魏京师、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古城内留存有众多古建筑,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全国众多古城一样,无序的发展,将古城残存的城墙蚕食殆尽,古建筑群周围耸立起不协调的“水泥丛林”。古城面目斑驳。大同人调侃大同是:“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游商基本没人抓,市容基本无人夸。”
在这样的背景下,耿彦波被派到了大同任市长,展开了他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致力于恢复大同整个3.28平方公里的古城风貌。耿彦波1995年在灵石县造就了如今声名大噪的“王家大院”,后来调任榆次修复了气势更加恢宏的“常家庄园”。执政大同,他甩出的仍是“文化经济牌”。大同市委、市政府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作为总体战略部署,规划了“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发展思路:即以古城外的御河为轴线,河西保护古城,河东建设新城,古城在保护中增值,新城在建设中崛起,各自发展,互不侵蚀。
这次大同之行,彻底颠覆了我原来对大同市容的猜想。
在原来云冈石窟景区前面增加如此庞大的景区,彻底改善景区周边环境,对云冈石窟无疑是最好的保护。而在这里还原千年古寺灵岩寺是最合理的。至于建筑、佛像、壁画等是否完全还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就佛像而言,以石窟中的造像为模特是最佳选择,既省设计成本,又保留了原像。
1973年周恩来总理抱病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大同云岗参观,后任院长的李治国担任讲解员。当时云岗石窟的风化已经比较严重,周边环境也很不协调。听取介绍后,周总理询问李治国,云岗石窟的保护工作有没有规划,李治国回答说,国家文物局有一个十年的规划,周总理摆摆手说:“十年太长了,三年吧。”1973年至今已四十年了,敬爱的总理可以放心了!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lugoo.net/thread-14009-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