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切换风格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connect_header_login!

!connect_header_login_tip!

!header_login!

!header_login_tip!

查看: 2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韶山随笔

[复制链接] [view_bdseo_push]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0-2-28 09:0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韶山,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这小山村因毛泽东一百多年前在此出生而名闻遐迩,并于一九九四年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论风景,韶山与湖南的广大乡村并无二致。不同的是在韶山冲上屋场的十三间半瓦房里,诞生过一个伟大的生命,他将中国搞了个天翻地覆,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他曾经是亿万人山呼万岁的现代神,随着生命的终结,他走下了神坛,但他神奇的一生,为他的出生地镀上了一层金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人涌向土黄色的十三间半瓦房。他们想看看这房屋到底有何神异之处,能养育出如此伟大的生命。从参观者跨出门槛时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从房里找到答案。这实在只是一处普通的农舍,一处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农舍。
可是,人们还是不相信毛泽东就么随随便便地出生在这里。于是就从他的祖上去寻找答案,终于追溯到了160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清晨,韶山的一个樵夫上山砍柴,突然,东边的天空彩霞升腾,金光万道,随即红日腾空,祥云翻滚,山林里浓浓的白雾形成了旋转的白柱,直冲天际,与漫天朝霞浑然连成一体,樵夫被这景象震撼了,下山后跟一位地师爷说起此事,哪知地师爷听后大惊失色,诡秘地告诉樵夫:你看到的是天主出宫,在人间寻找改朝换代的国君。谁看到此景,他所站立的地方便是风水宝地,如把此地选作家坟,则后代中必出一代君王……
这个樵夫就是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瑞。
人们释然了。不管这个传说是真是假。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引领着人们相信这是真的,毛泽东是真命天子。
不知道这个传说还要流传多久。
晴朗的早晨,是毛泽东故居最生动亮丽的时候。初升的太阳将土黄色的外墙涂上了一层金黄,背后是青山,两边是绿树,屋前有一方池塘,一汪清水。画面鲜明和谐。
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走出了这个和谐的画面,去寻求更为壮丽的人生。临行前,他留赠一首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走了。在以后六十六年充满传奇色彩的漫长人生中,他只回来过五次。其中最让韶山人怀念并记忆犹新的大概只有一次。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的政权已经历了十年寒暑,中国结束了动荡,正逐步走向稳固。阔别故乡三十二载的毛泽东动了凡人之念,衣锦还乡了。
这是他最舒心的一次故乡之行。他按传统拜谒父母亡灵,在故居前的空地上与乡亲们交谈留影。他走门串户,谈笑风生,设宴招待亲友,老赤卫队员,共产党员和烈士家属。毛泽东陶醉了,三十二年的风雨历程和故土醉人的乡情使他浮想联翩,豪情喷涌,挥毫吟就了《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举霸主鞭。
为由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蹈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虽然这次省亲只有短短的三天时间,但毛泽东在这三天里留下的笑容最为灿烂和久远。这是胜利者自豪的笑容,是对家乡父老真情表露的笑容。
七年之后,1966年6月,毛泽东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韶山,他住在距故居四公里的一个隐秘之处——滴水洞。整整住了十一天。
与上次轻松愉快的故乡之行完全不同,这是一次秘密旅行。毛泽东心情沉重地住进了滴水洞别墅。他要静静思考中国巨轮的航线,他要仔细筹划夺回在某些领域已失去的指挥权。这里曾是他祖上的居住地,他大概想从祖辈那里获取点灵感。这十一天里,不知道他在滴水洞想了些什么,但可以肯定,他的思路在滴水洞走入了岔道,一条无法走通的岔道。十一天后,他看似轻松地走出了滴水洞,可中国上空“文化大革命”的乌云却从那一天开始一直翻滚了整整十年。
毛泽东走了,再也没有回到韶山。从韶山升起的一轮红太阳,终于在一九七六年隐去了最后一抹光芒。韶山进入了一个沉睡期。
九十年代初,毛泽东热席卷华夏九州,纷至沓来的游客脚步震醒了韶山,它又迎来了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
与六七十年代的红色人潮不同的是,这是一股旅游大潮,夹带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金钱银两向韶山涌来。毛泽东是坚决反对市场经济的,当市场经济的大潮铺天盖地涌到他家门口时,他的父老乡亲却从他身上挖掘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过总算给他老人家留了点面子:参观他的故居分文不收。而那个背负着沉重历史使命的滴水洞,在默默度过了神秘的二十六个春秋之后,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对游人开放,进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期。
最聪明的要数住在毛泽东对面的汤瑞仁了。她虽不姓毛,但她占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每一个从故居出来的人都能看到她的家。她还有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有毛泽东,也有她。于是,她灵机一动,在毛泽东故居对面打出了“毛家饭店”的招牌,用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炒辣椒等本地家常菜招徕游客。借毛泽东的光,托邓小平的福,她的饭店天天座无虚席。汤瑞仁不满足,她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在了商业发展上,在全国开了几十个连锁店,她自任董事长,用毛氏红烧肉做看家菜,山珍野味,生猛海鲜样样俱全。一个农家妇女尚有如此能耐,可见韶山的确是蔵龙卧虎之地。
从毛泽东故居到滴水洞,只有短短四公里路程,游客只需用半天时间就可参观完毕。毛泽东从离开故居到进入滴水洞,却用去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光阴。从客观历史来看,故居和滴水洞的象征意义截然不同。离开故居的毛泽东开始了他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走出滴水洞的毛泽东将中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是非功过的象征地都在韶山,两地相距四公里。
这四公里路程之间,即看不见险峻的山峰,也望不到宽阔的江河,游客享受不到一般意义上的旅游风光,这中间只凝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录了一个伟人跌宕起伏的生命轨迹,任你去感受它的豪迈,开怀;任你去体味他的徘徊,无奈。走在逝去的时光里,时而兴奋,时而悲哀,这便是韶山最美的风光。
晚上住韶山宾馆迎宾楼,离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到韶山时下榻的松山一号很近。我想象着毛泽东当年泼墨挥毫写下《七律·到韶山》时的激奋心情,心里也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毛泽东是个理想主义者,一生都在为实现他的理想而执着地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他的理想只实现了一半,还有一半理想实在是个美妙的境界,可摸索了几十年,还是不得其门而入。最后只得“炮打司令部”,轰它个稀巴烂,试图大破大立,结果轰得自己也无法收拾,理想至死没有放弃,也没有实现。
他的战友将他的理想略微“现实”了一点,只用十几年就搞出了一个轰轰烈烈的局面。他家对面那个穷得叮当响的汤瑞仁当上了毛家饭店的老板,韶山人民的生活也比他那个时代富裕了许多。一个崭新富足的社会似乎越来越近地向着我们走来。
这就是毛泽东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吗?
第二天离开韶山时又经过毛泽东故居前的池塘。我真想跳下去学学毛泽东当年的泳式,使自己也能够“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生活圈制作

转载请说明出处,本文地址:http://www.lugoo.net/thread-9186-1-1.html
分享到: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q!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qzone!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t! !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connect_viewthread_share_to_pengyou!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